新年伊始、万象更新。3月10日,由北京画院策划组织的“咫尺天地——北京画院画家小幅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有王明明、买鸿钧、刘旭、李雪松、卢平、彭薇组成,是继北京画院主办的“疆域行歌——北京画院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展”之后的北京画院在职画家再次集体亮相。
中国绘画绵延千余载,不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创作方法,同样也建构了自身特殊的观看方式。如手卷、册页不仅是一种装裱形式,更是中国文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体现,成为中国文化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小幅作品多为性灵之作,重意、重趣,值得品味。在表现形式上,小幅作品首先要笔精墨妙,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小中见大,小中见真。宗少文曾言:“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娄尺,体百里之远。”对于画家来说,是否能驾驭小幅作品,是其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一些画家的创作将作品越画越大,甚至有了大而无实、空洞无物的趋向,丢失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小中见大”、“咫尺乾坤”的意境,更因单纯追求恢弘的气势,而少了中国艺术的内敛含蓄与笔端的精妙韵味。此次展览作品还原了中国画应有的传统风貌,为当下些许疲惫、烦躁的书画热带来了一丝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