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思潮”之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更加多元,随之而起的是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书画频道仰山论坛中,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们以“新时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现状与问题”为主题,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以期能够理清创作的思路,促进山水画的繁荣发展。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阳光明媚、景色宜人。4月23日,书画频道主办的新时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现状与问题仰山论坛在书画频道艺术交流中心举行,特邀学术主持张桐瑀与王志纯、许俊、王平、方向、徐鼎一就“八五思潮”30多年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变化和差异、新时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在新时代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中,艺术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具体行动去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繁荣等学术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张桐瑀首先简单回顾了35年前的"八五思潮",认为这一思潮给当时山水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微妙变化,并从艺术发展规律层面剖析了这一思潮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八五思潮"实际上是一个中国画和西方美术思潮的遭遇战,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美术思潮涌进国门,对中国绘画直接造成了一些冲击或者推宕。作为中国画家面对这些问题,面对中国和西方的对立矛盾和激荡,每个画家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在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这样一个纵横的关系当中,当时的画家,更多的人是选择了创新,选择了一味的创新,把我们原来的好暂时的放弃,这样以来我们接受了西方许多的文艺理论,把中国绘画也逐渐理解为了中国绘画也是朝着形式、样式、风格以及面目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种种现象,我们感觉中国绘画在一个新时代,在一个有利于繁荣的这样的时机,却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王志纯认为,通过"八五思潮"是一次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当代中国画家,应该更深层次的理解创新与传统的内涵,并着重诠释了坚守传统的过程中,如何培育个人风格的重要性。
许俊作为思潮的经历者和参与者,分享了自己在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的融通、会合的过程中,对写意精神和笔墨表现的认知。
方向从目前的美术教育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入手,对笔墨趣味、笔墨表现、视觉感受等一系列的艺术审美进行解读,并对国画的写意精神与笔墨精神如何相融进行了思考。
王平认为 20世纪中国画的大问题就是中西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和西方,传统和现代,依然是当代山水画家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徐鼎一从中国山水画中的两个关键词——山水精神和精神山水,阐述了他对中国山水画的深刻理解。
传承与发展一直是文艺工作者深入思考的课题,书画频道在全民防控疫情期间,特别举办——新时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现状与问题仰山论坛,旨在让人民大众对35年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对当下山水画的创作现状进行了解,来用思想与智慧建设美好的精神生活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