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凉风习习、景色宜人。6月2日,《形态与演进——探析中国花鸟画之发展》仰山论坛在书画频道艺术交流中心举行,特邀学术主持人刘万鸣与艺术家郭石夫、贾广健、邢少臣、于光华,围绕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展开深入讨论,从绘画技艺、文化内涵等层面分析了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
刘万鸣认为花鸟画在五代、宋元时期已经相当繁荣兴盛,在千余年大发展史中不断演进,这一画科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下艺术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大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切合时代的创新。
郭石夫指出,中国画的概念生成于民国时期,文化艺术在一次次碰撞中向前发展,并以京剧艺术中的旦角装扮艺术受到当时好莱坞电影影响为例,印证了艺术在相互借鉴中演进发展的规律,进而指出晚清至当下部分花鸟画名家的艺术特征。
贾广健认为,中国画始终围绕着以人为主体而展开,与西方绘画意识的本质区别是西方绘画艺术是科学基础上的状物艺术,而中国绘画艺术是在哲学基础上的抒情艺术,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在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邢少臣认为,花鸟画创作者应坚定文化自信,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下大力气,再将自身所处的时代精神与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便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
于光华从花鸟画的笔墨技法与精神层面展开分析,认为赵孟頫引书入画的书法性用笔为绘画艺术注入了活力,而读书不仅可以拓展艺术家的视野,也可以构建独特的知识体系来服务于创作,为作品增添精神层面的感染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风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特色,花鸟画是展示时代精神的最佳艺术形式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书画频道始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艺术文明为己任,邀请艺术名家梳理花鸟画本体发展中的规律与基本方向,为今后花鸟画的创作指明了方向,中国花鸟画创作者将坚定文化自信,在笔墨、图式、色彩等技术层面不断拓展,在文化层面不断丰富自身,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精品力作来回报社会、回报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