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创作重要要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主办,书画频道、广西美术馆、广西政协书画院承办的“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于3月23日至4月5日在广西举行。冯远、李翔、郐振明、孙景波、王宏剑、孔维克等15位书画名家走进南宁、钦州、来宾、桂林等地开展采风创作,以书画作品呈现广西高水平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奋进姿态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同心共绘八桂大地的开放发展和建设场景,充分展示新时代广西人民牢记嘱托、砥砺实干的使命担当。
3月24日至27日,采风团一行在广西钦州市,先后深入世纪工程平陆运河的马道、企石、青年三大枢纽工程建设现场,以及运河入海口龙门大桥,进行考察与实地采风。平陆运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不仅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对促进广西区域发展和西南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平陆运河起点与海平面存在约65米落差,因此通过马道、企石、青年三大枢纽工程克服落差,实现船舶的连续航行。马道枢纽是平陆运河的第一梯级,主要建筑物包括双线船闸、船闸主体、引航道、靠船墩、泄水闸等多个方面,是世界在建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企石枢纽是平陆运河的第二梯级,其主要施工内容与马道枢纽相似,均是采用三级省水池。青年枢纽是平陆运河的第三梯级,也是最下游梯级。青年枢纽采用互灌互泄型式,主要建筑物由泄洪闸、放水建筑物、电站、鱼道及两岸连接坝段组成,是国内首座5000吨级江海交接双线省水船闸。
艺术家们来到马道枢纽建设现场,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巨大的土石方开挖现场和船闸主体高耸的结构等各类建筑设施,无不彰显着大国工程的雄浑力量。艺术家们迅速找到各自合适的角度,专注于捕捉每一个震撼的瞬间,手中的画笔在纸上快速勾勒,将眼前的宏伟场景转化为灵动的线条,展现枢纽建设的磅礴气势。
在企石枢纽的建设一线,艺术家们同样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他们没有被机器的喧嚣与工地的忙碌所干扰,反而将其视为创作的灵感源泉。他们把情感融入画笔之中,他们用粗犷的线条勾勒出工程的轮廓,描绘出工地的喧嚣与活力、工程的雄伟与壮丽。此外,艺术家们还将目光投向工地的建设者们,与他们亲切交流,了解其背后的工作生活故事,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们专注的神情和质朴的形象,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
在青年枢纽建设现场,艺术家们被繁忙的建设景象所感染,他们迅速投入到创作中,有的描绘着枢纽与周围自然景观的融合;有的则俯瞰整个枢纽的全貌,用宏大的视角展现工程的壮观。或是描绘繁忙的建设中的具体景象,艺术家们手中的画笔在画纸上飞速舞动,将眼前这些场景,转化为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佳作。
现代化的工业场景给艺术家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挑战和思考。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不断探索传统笔墨与现代工业题材的结合点,力求用艺术语言精准表达时代的脉搏。经历了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工程的震撼现场后,艺术家们齐聚平陆运河的入海口,在龙门大桥进行了写生创作。龙门大桥是广西最长跨海大桥、广西首座千米级跨海悬索桥,是广西交通建设史上已建成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标准最高、跨越海域环境最复杂的跨海通道工程。艺术家们在海上写生创作的过程中,用画笔捕捉着海上的每一处景象,将龙门大桥的壮丽与大海的浩瀚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幅具有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是一次艺术与时代、与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艺术家们以“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为使命,深入平陆运河三大枢纽与龙门大桥,用艺术笔触描绘新时代壮美广西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更高处迈进的磅礴画卷。不仅呈现了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活力,展现了广西形象、传递了广西声音,更以艺术的形式见证了世纪工程的辉煌、大国建设的磅礴力量,让更多的人爱广西、助广西、兴广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